今日谷雨除了要健脾祛湿、预防5种疾病外还有这些民间风俗你知道吗?
2024-04-22
[摘要]  谷雨,其意乃“雨水生百谷”,是春季的最后一个季节。这也意味着,天气慢慢由湿寒变得暖和起来,这个时节非常有利于万物的生长。  谷雨前后早晚的气温还较低,因此人们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,防止受冷。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,中医认为湿为阴邪,易损阳气,易伤肠胃。因此,健脾、祛湿是谷雨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。  谷雨时节,气温升高,降雨增多,湿度变大,饮食上需注重养脾,宜少食酸味食物、多食甘

  谷雨,其意乃“雨水生百谷”,是春季的最后一个季节。这也意味着,天气慢慢由湿寒变得暖和起来,这个时节非常有利于万物的生长。

  谷雨前后早晚的气温还较低,因此人们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,防止受冷。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,中医认为湿为阴邪,易损阳气,易伤肠胃。因此,健脾、祛湿是谷雨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。

  谷雨时节,气温升高,降雨增多,湿度变大,饮食上需注重养脾,宜少食酸味食物、多食甘味食物。

  营养专家推荐,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:白扁豆、赤豆、薏仁、山药、荷叶、芡实、冬瓜、陈皮、白萝卜、藕、海带、竹笋、鲫鱼、豆芽等。

  谷雨采摘的新茶,就是著名的谷雨茶,具有生津止渴、消暑清热、祛病延年的功效。

  此外,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把脸,不但能减少皮肤病的发生,而且可以美容养颜,使脸部皮肤光泽、滑润、柔软。

  很多人为了预防感冒还穿着很厚的衣服,这样可能诱发“春火”,也就是产生内热,再加上周围环境空气湿气大,反而容易生病。另外,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,着装上应避免暴露腰腹及关节。

  谷雨前后,应调整作息时间,可适当早起半小时左右,如果白天感到困乏,可以睡午觉(不宜超过1小时)来养精神。

  在居室或办公室内,可摆放一些花草植物,其芳香之气、鲜亮之色能够兴奋感官、振奋精神。

  注意活动,不宜久坐长时间不动,应适当活动,多做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快走、太极拳等。

  动则阳气升,脾阳一升,气血生化充足,自然神清体健。同时,体育锻炼可以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,增加出汗量,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,以与外界达到平衡。

  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,中老年朋友要重视精神调养,应戒暴戒怒,更忌情怀忧郁,要做到心胸开阔,保持恬静的心态。

  听音乐、钓鱼、春游、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,切忌遇事忧愁焦虑,以防肝火萌动。

  随着谷雨的到来,气温变化较大,有的人会感觉身体不适,这个节气前后最易引发5种疾病,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预防。

  根据“谷雨”季节空气湿度大的特性,一些风湿病患者也渐渐“苦恼”起来。专家提醒,以肌肉和关节疼痛为主的风湿病病人应注意适量运动,但切忌运动过度,尤其是不能在运动后出现乏力感觉。如果出现风湿病症状,应及时上医院就医,接受临床化验,确诊病情,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。

  谷雨节气正好处于春夏交替时节,同时也是胃病的易发期。胃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保暖,切忌因为天气回暖贪吃冷食而“伤”了肠胃。此外,在饮食上,脾胃不好的人还应尽量少吃竹笋、蚕豆等当季蔬菜,可多吃莲子、山药等来养胃。

  谷雨前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,如肋间神经痛、坐骨神经痛、三叉神经痛等等。一旦患上神经痛或旧病复发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,同时还要注意休养,避免用脑过度和思虑交瘁。

  谷雨前后,百花渐次开放,这时,人们须预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等。有过敏史的人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,减少户外活动。

  谷雨前后,天气虽以晴暖为主,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,而且南北温度差异较大,人们极易感冒。所以,谷雨前后,人们早晚外出要注意添衣,不可忽视大意。

  南方谷雨摘茶风俗,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、辟邪、明目等。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,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。

  北方谷雨食香椿风俗,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,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,有“雨前香椿嫩如丝”之说。

 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,因此,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、富贵花。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,凡有花之处,皆有士女游观,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、宴饮赏花的,号曰“花会”。

  谷雨祭祀仓颉起于何时无人考证,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。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,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。

  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,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到清朝道光年间(1821)易名为渔民节。由于谷雨这天,沿海的渔民祈求海神保佑,出海平安,鱼虾丰收,故今天富裕起来的渔民,在谷雨这天,隆重举行“祭海”活动,向海神娘娘敬酒。

  清乾隆六年《夏津县志》记:“谷雨,朱砂书符禁蝎”。旧时,人们在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,名曰“禁蝎”。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,以木刻印制,画面中央雄鸡衔虫,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。“禁蝎”的民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。